交通事故一方逃逸,如何进行事故认定,交通事故一方逃逸的常见情形(交通事故一方逃逸的常见情形)

在律网整理发布 2023-06-01
一、交通事故一方逃逸,如何进行事故认定交通事故一方逃逸,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一条的规定进行事故认定,即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逃逸的,承担全部责任。在律网提醒,为逃避法律责任追究,当事人弃车逃逸以及潜逃藏匿的,如有证据证明其关于更多《交通事故一方逃逸,如何进行事故认定,交通事故一方逃逸的常见情形交通事故一方逃逸的常见情形》的疑问,下面由在律网小编

在律网
一、

交通事故一方逃逸,如何进行事故认定

  交通事故一方逃逸,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一条的规定进行事故认定,即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逃逸的,承担全部责任。在律网提醒,为逃避法律责任追究,当事人弃车逃逸以及潜逃藏匿的,如有证据证明其他当事人也有过错,可以适当减轻责任。

二、

交通事故一方逃逸的常见情形

  交通事故一方逃逸的常见情形有以下几种: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5.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6.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7.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其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8.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交通事故当事人未留下本人真实信息,有证据证明其是强行离开现场的。

三、

交通事故一方逃逸如何认定

  交通事故一方逃逸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定:

  1.主观方面

  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

  2.客观方面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

  3.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空间要素

  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虽然没有逃离现场,但是在将伤者送到医院后或在等待交警部门处理时畏罪逃跑,也应当受到法律的严惩。

53
分享
扫一扫进入手机端

免责申明

部分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头条置顶
顶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