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案件超过了诉讼时效怎么办_诉讼时效的法律要件

在律网整理发布 2023-10-23
劳动案件超过了诉讼时效怎么办劳动争议超过了诉讼时效的处理办法:根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如果过了仲裁时限,则劳动争议仲裁委一般不予受理,但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但当事人将丧失法律上的胜诉权。如果当事人能证明存在关于更多《劳动案件超过了诉讼时效怎么办诉讼时效的法律要件》的疑问,下面由在律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在律网
一、

劳动案件超过了诉讼时效怎么办

  劳动争议超过了诉讼时效的处理办法:根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如果过了仲裁时限,则劳动争议仲裁委一般不予受理,但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但当事人将丧失法律上的胜诉权。如果当事人能证明存在时效中断、中止的情况,则仍可以申请劳动争议仲裁。

  中断是指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中止是指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二、

诉讼时效的法律要件

  诉讼时效的法律要件是指适用诉讼时效的要件,具体为:

  1.须有请求权的存在。诉讼时效是对请求权的限制,没有请求权,也就无从适用诉讼时效。

  2.须有怠于行使权利的事实。诉讼时效是对权利人的督促,实际上也是对义务人的保护,如果权利人怠于行使权利经过一定的期间,又没有其他事由致使诉讼时效中断或中止,则诉讼时效产生法律效果。

  3.怠于行使权利的事实持续存在,致使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届满有时又称为诉讼时效结束、诉讼时效完成。诉讼时效届满,权利人的胜诉权自动消灭。

三、

诉讼时效有哪些类型

  在律网提醒您,诉讼时效的类型有:

  1.一般诉讼时效

  指在一般情况下普遍适用的时效,如我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的: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限为3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特别诉讼时效

  特殊时效优于普通时效,也就是说,凡有特殊时效规定的,适用特殊时效。

33
分享
扫一扫进入手机端

免责申明

部分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头条置顶
顶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