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延迟履行_债务人延迟履行的法律后果

在律网整理发布 2023-11-08
什么是延迟履行?延迟履行是指债权人或债务人不按照合同或法律规定的履行时间履行义务。债务人不按规定时间履行义务叫债务人迟延或迟延给付;债权人不按规定时间接受债务人的履行叫债权人迟延或迟延接受。构成延迟履行的条件:1.债务已经到了履关于更多《什么是延迟履行债务人延迟履行的法律后果》的疑问,下面由在律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在律网
一、

什么是延迟履行?

  延迟履行是指债权人或债务人不按照合同或法律规定的履行时间履行义务。债务人不按规定时间履行义务叫债务人迟延或迟延给付;债权人不按规定时间接受债务人的履行叫债权人迟延或迟延接受。构成延迟履行的条件:

  1.债务已经到了履行期限。有法定或约定期限的,以法定或约定期限为准,没有法定期限或约定期限的,以债权人合理的请求履行期限为期限。

  2.债务人有履行债务的能力。如果债务人无能力履行债务,构成给付不能,不承担迟延履行责任而承担其它责任。

  3.延迟履行是可归责于债务人的事由造成的,或可归责于债权人的事由造成的,即不是不可抗力等客观原因造成的。

二、

债务人延迟履行的法律后果

  债务人延迟履行有如下法律后果:

  1.债权人可诉请强制执行;

  2.债务人赔偿因迟延而给债权人造成的损失;

  3.在给付迟延后,如遇有不可抗力致使合同标的物毁损,债务人须承担履行不能的责任,不得以不可抗力为由主张免责。但如债务人能证明纵然没有给付迟延,损失仍将发生的,则可免责;

  4.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其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或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并请求赔偿损失。

三、

债务履行期限一般多久

  债务履行期限的时间需要由当事人自行约定,《民法典》第四百七十条规定,合同的当事人可以对债务的履行期限自行协商确定。在律网提醒,《民法典》第五百一十一条规定,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请求履行,但是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

85
分享
扫一扫进入手机端

免责申明

部分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头条置顶
顶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