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致人死亡罪的立案时效_过失致人死亡罪的特征

在律网整理发布 2023-11-18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立案时效过失致人死亡罪的立案时效是十年。《刑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三)法定关于更多《过失致人死亡罪的立案时效过失致人死亡罪的特征》的疑问,下面由在律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在律网
一、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立案时效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立案时效是十年。《刑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可知,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法定最高刑为七年。

二、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特征

  过失致人死亡罪有如下特征: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

  2.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的表现是:

  (1)行为人具有致人死亡的行为;

  (2)客观上必须发生了致人死亡的结果;

  (3)行为人的过失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3.本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十六周岁以上、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主体;

  4.本罪在犯罪主观上的表现为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两种,该过失是针对死亡结果而言。

三、

审理过失致人死亡罪应注意什么

  审理过失致人死亡罪应注意以下问题:

  1.过于自信的过失杀人同间接故意杀人有时难以区分,区分两者的关键,在于查明行为人对死亡结果是轻信避免,还是抱着放任的态度。

  2.疏忽大意的过失杀人与意外事件区别点的关键在于查明行为人在当时情况下是否应该预见。在律网提醒,行为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但不是出于行为人疏忽大意的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属于意外事件。

22
分享
扫一扫进入手机端

免责申明

部分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头条置顶
顶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