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义勇为的法律特征是什么_《民法典》见义勇为有哪些规定

在律网整理发布 2023-11-08
见义勇为的法律特征是什么见义勇为的法律特征如下:1.见义勇为的主体是非负有法定职责或者义务的自然人。在律网提醒,负有法定职责或者义务的主体,在履行法定职责或者义务时,不能成为见义勇为的主体。2.见义勇为所保护的客体,是国家、关于更多《见义勇为的法律特征是什么《民法典》见义勇为有哪些规定》的疑问,下面由在律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在律网
一、

见义勇为的法律特征是什么

  见义勇为的法律特征如下:

  1.见义勇为的主体是非负有法定职责或者义务的自然人。在律网提醒,负有法定职责或者义务的主体,在履行法定职责或者义务时,不能成为见义勇为的主体。

  2.见义勇为所保护的客体,是国家、集体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公民为保护本人生命、财产安全而与违法犯罪做斗争的行为,不能认定为见义勇为。

  3.见义勇为的主观方面在于积极主动、不顾个人安危。

  4.见义勇为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国家、集体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遭受正在进行的侵害的时候,义无反顾地与危害行为或者自然灾害进行斗争的行为。

二、

《民法典》见义勇为有哪些规定

  《民法典》见义勇为的规定是第183、184条,即为保护他人民事权益而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可以从三方面理解:

  1.因见义勇为受损害,由加害人负责,没有加害人的,谁得好处谁补偿,这与紧急避险的有关条款中的法律原则一致。

  2.条文特别强调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这是对以往相关法律规定的一种突破。“可以”并不是强制性的义务,是任性的规定,是道德上的鼓励。

三、

见义勇为与正当防卫的区别

  见义勇为与正当防卫有如下区别:

  1.目的不同

  正当防卫既可以是为保护自身利益也可以视为保护他人或国家利益。见义勇为一般是为了保护他人或国家利益。

  2.针对对象不同

  正当防卫一般针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见义勇为即可针对犯罪行为也可针对其他自然原因等造成的困难。

60
分享
扫一扫进入手机端

免责申明

部分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头条置顶
顶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