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环境致人损害免责情形_环境污染侵权与一般侵权行为的区别

在律网整理发布 2023-11-04
污染环境致人损害免责情形污染环境致人损害免责情形如下:1.战争行为;2.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3.负责灯塔或者其他助航设备的主管部门,在执行职责时的疏忽或者其他过失行为。上述情况,经过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对海洋关于更多《污染环境致人损害免责情形环境污染侵权与一般侵权行为的区别》的疑问,下面由在律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在律网
一、

污染环境致人损害免责情形

  污染环境致人损害免责情形如下:

  1.战争行为;

  2.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

  3.负责灯塔或者其他助航设备的主管部门,在执行职责时的疏忽或者其他过失行为。

  上述情况,经过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损害的,造成污染的有关责任者免予承担赔偿责任。

二、

环境污染侵权与一般侵权行为的区别

  环境污染侵权与一般侵权行为的区别如下:

  1.举证责任不同

  在一般侵权损害赔偿的诉讼中,适用“谁主张,谁举证”的一般规则,环境污染侵权中适用的是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则,需要由加害者证明自己的免责事由、不存在因果关系,在律网提醒,如果其不能证明,则推定其有责任。

  2.归责原则不同

  环境污染侵权适用的是无过错责任原则,只要侵权人排放了污染物,即使侵权人没有过错,只要两者可能存在因果关系,侵权人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而一般侵权行为实行的是过错责任原则。

三、

环境侵权责任的特征

  环境侵权责任有如下特征:

  1.主体的不平等性、不可互换性与不特定性

  首先,环境侵权行为两相主体大多具有不平等性和不可互换性。民事主体具有平等性和互换性,是近代民法的两块基石。与传统侵权行为相比,其主体间显然已丧失了平等性与互换性。其次,环境侵权主体在特定情况下具有不特定性。

  2.侵害对象的广泛性

  环境侵权则要经过某一“环境”介质(如受污染的空气、水流、土壤等)作用于群体或不特定人的人身及公私财物。

  3.损害结果具有潜伏性、滞后性与放大性

  环境侵权造成的损害,受害人往往不能及时发现,损害往往要潜伏很长时间。放大性体现在某些并不引人注目的环境污染与破坏现象,经过环境的作用后,其危害结果,无论从深度和广度,都会明显放大。

30
分享
扫一扫进入手机端

免责申明

部分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头条置顶
顶部 顶部